LCA/EPD戰略思考 1 : 企業如何打造「全供應鏈碳足跡管理」?從美的案例看見下一代ESG能力
在全球淨零浪潮加速之下,企業面臨的挑戰已不只是「量出自己的碳排」──而是如何做到從產品、供應商到研發端的全供應鏈整合式碳足跡管理。近年,國際家電大廠美的集團率先推出「LCA/EPD產品碳管理平台」,成為亞洲製造轉型的重要示範。
🔧 技術核心:以 LCA 為底盤打造碳管理三大系統
美的的平台架構,是以「生命週期評估(LCA)」為技術基座,往上整合三大能力:
1. 產品碳足跡管理:從原物料、製程、運輸到使用與報廢階段完整量測。
2. 供應鏈協同管理:協助上下游同步導入碳數據,降低資訊黑箱。
3. 視覺化報告系統:以圖表、儀表板呈現決策者真正看得懂的碳資訊。
這樣的架構,使企業得以真正掌握「全生命週期」的碳排熱點與改善空間,而不是僅停留在粗略估算。
⸻
🧩 突破亮點:內建碳因子資料庫,找出高碳製程與減碳槓桿
平台內建產品碳因子資料集,可自動評估每一項物料、零件、製程的碳排量。
透過比對計算,企業能快速找出:
• 哪些製程排碳最高
• 哪些物料替換後可降低最多碳排
• 哪些產品具備最佳減碳潛力
這些資訊對研發、採購與永續部門而言,就是推動產品迭代的決策依據。
⸻
🌍 新趨勢:從「碳」到「環境全貌」──一次涵蓋 37 項環境衝擊
現代碳管理已不再只看 CO₂。平台將視角擴展至:
• 氣候變遷
• 水資源消耗
• 生態衝擊
• 資源枯竭
• 化學污染等 37 項環境指標
並全面支援 EPD / PEP * 等國際披露框架,讓企業能一次滿足歐盟、美國、日本等市場的環境透明化要求。
全球市場愈來愈傾向「看得見影響」的供應鏈,這樣的系統成為企業能否被國際品牌採用的關鍵。
⸻
🌱 SSBTi 的願景與下一步:打造亞洲可複製的永續解決方案
SSBTi 認為,企業的碳管理既是挑戰,更是亞洲供應鏈升級的大契機。
未來將從兩大方向持續推動:
1️⃣ 強化碳管理平台的科學性與自動化能力
• 方法學國際接軌
• 擴展更多產品類別
• 提升碳數據收集的即時化
• 深度整合供應鏈資料與研發設計流程
讓企業真正做到「碳透明 × 碳決策 × 碳治理」的一體化。
2️⃣ 以「善+1」為核心,打造可複製的綠色解決方案
SSBTi 將持續投入科技、制度與跨域合作,並以平台數據為底座:
• 推動可複製、可落地、可擴散的綠色模式
• 協助更多企業建構符合國際期待的永續能力
• 與產官學共同建立「綠色亞洲」。
* 什麼是產品環境概況 (PEP)?它有什麼用途?
根據 ISO 14025 標準,經第三方驗證(III 型)的 PEP 可提供透明、可比較且可靠的產品級環境數據,例如碳足跡(二氧化碳當量)。 PEP 是基於符合 ISO 14040 標準的生命週期評估 (LCA) 計算,提供涵蓋產品生命週期所有階段的標準化環境資料。

#LCA #EPD #CarbonFootprint #SupplyChainDecarbonization #ESG #Sustainability #NetZero #GreenSupplyChain #CircularEconomy #EnvironmentalImpact #LifeCycleAssessment #PEF #CarbonManagement #SSBTi #AsiaSustainability

